老屋顏-台南/禾稻製作所
從插秧到收割,稻禾的成長只需要四個月,「禾稻製作所」卻是經過一千多個日子的淬鍊才正式開幕。就商業空間而言,如此漫長的準備期並不符合經濟效益,但對於親自修繕的石鵬瑋(石頭)來說,這段實踐理想的過程每一天都相當充實。
位於台南市成功路的巷弄裡,這棟屋齡五十幾年的平房,坪數僅二十坪,從現況不易看出整修前屋貌何等頹敗,自然也對長達三年的修復期感到好奇,對此石頭並非拿出舊照片解說,而是敞開大門讓我們實際觀察「對照組」。巷弄裡同期建造、樣式一致的幾棟建築目前依舊閒置著,當中一戶屋頂塌陷、門窗鏽蝕最為荒廢,洽與整修前的「禾稻製作所」狀況相似。
我們不免好奇,台南的閒置老屋那麼多,為何不選擇狀態比較好的?原來,石頭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南人,求學時期每天都會經過成功路,對於周邊有著熟悉的情感,再加上屋主同意整修期間不收租金,讓沒有雄厚資金的年輕人更有機會實踐理想,便促成這樁美事。
店名「禾稻製作所」總讓人聯想為稻米專賣店,從屋外擺設的汲水器與舊機具還真看不出端倪,經解說才得知真正用途。取名為「禾稻」具有幾種意義:一則是某天石頭前往媽祖廟求籤,從籤詩上看到「禾稻」二字,覺得字意優美;二則認為稻米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作物,期盼自己的手作商品將來也能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品牌;同時因為房子位處成功路,早期曾是德慶溪流域,藉由諧音紀念「河道」也是對於地方歷史的傳承。
如今窗明几淨的房子曾歷經四任屋主,從住宅轉為倉儲功能,爾後閒置近二十年,放眼望去屋頂與樑柱因長年滲水而腐敗,門窗也受到白蟻侵蝕受損,礙於經費有限,石頭決定親自動手修繕。當時白天從事遊艇室內設計,只能利用下班時間進行,石頭發揮多年木作、鐵工與裝修技能克服眼前挑戰。
首先重新配電、拉水線達到基本需求,考量到不破壞城市景觀整體性,面對風化幾近坍塌的水泥瓦屋頂,石頭採取相當創新的方式修復,拆除岌岌可危的屋頂層後,首先搭建鐵皮屋頂滿足基本使用需求,接著在鋼構造表層設置擋瓦條、鋪設瓦片,如此一來既可延續老屋的建築樣貌,也達到雙重隔熱、降低噪音等優點。
小坪數的空間裡,沿用舊隔間規劃。灰色波浪板牆後是私人工作室,牆邊佇立著舊橫梁與路燈組成的大型擺設,石頭運用新舊結合讓房子延續生命。格局方正的前廳未來將作為展售處,陳列木眼鏡與手作商品,在商品推出之前,現階段擺放幾張繃皮沙發與鑲嵌大理石的成套桌椅區格出座位區,提供台灣茶、英式茶品與咖啡等簡單餐點。
對於石頭而言,單純喜歡老屋的氛圍所以投入修復,最初只是希望打造出自己的工作室與商品展售處,從未刻意經營「老屋商業空間」的形象,畢竟房子只是載體,他希望讓顧客來到「禾稻製作所」除了喜歡懷舊的氣息,也能用心感受每一件手作商品。這段與老屋共同成長的寶貴過程,雖然預算超出預期,並未擊垮石頭的信心,善用政府資源申請臺南市老屋修繕補助經費繼續進行,至此修繕告一段落,往後也將透過講座分享整修經驗,期盼協助更多人完成自己的理想。
地址:臺南市中西區成功路493巷9號